作者:小编 日期:2025-02-03
中国教育去行政化有了最新动向。5月8日,教育部官网公布《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★,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》★,要求积极创造条件,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★。
意见要求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,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,减少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行政干预。
意见要求推动学校自我评价★。强化国家教育督导★,支持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教育评价★。制定参与教育评价的资质认证标准★,并引入市场机制。
一些高校校长,也对推动“去行政化”做出了努力。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就曾承诺,在担任校长期间,做到“四个不”:不申报新科研课题,不招新的研究生,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奖★,个人不申报院士。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也曾明确表示★,任期内不申报课题★、不带研究生,他还同时要求除教务处★、科研处、研究生处等直接与教学科研相关的部门外,其他所有处室负责人一律不得在工作时间内兼任教授工作。【详细报道】
中国教育过于行政化问题★,一直是困扰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高校发展的障碍。政府管理教育存在越位、缺位、错位现象,学校自主发展、自我约束机制尚不健全,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和评价还不充分。
教育部日前印发《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★“意见”,全文),要求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★,克服行政化倾向。明确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★、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则。
高校自主权放开的领域主要集中在:考试招生、教育教学、科学研究★、教职工队伍管理、经费资产使用管理、国际交流合作等。
鼓励成立教育评价的行业组织,对操作不规范、弄虚作假甚至违规违纪的评价机构★,要建立“黑名单”制度。对评价中暴露出的问题,要整改★,但不搞一刀切★。
没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明确依据,不得随意进入学校进行检查;政府不得法外设定管理教育的权力,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学校★、教师、学生等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。
近来★,高校“行政化★”弊病颇受非议★,在教育部下发《意见》前,★“去行政化”声音早已日渐高涨。
意见明确要求给予学校办学自主权,并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,从法律上给予保障。而所有的要求★,目标就是克服行政化倾向,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。